前几天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情终于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完了,但是看完之后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感触,仅仅是将其当做是一本书在看而已。记得还是在上中学的时候吧,老师就推荐看这本书,但是一直都没有看(从小到大老师推荐了很多好书,但是我几乎都没看过,所以现在找机会慢慢补课)在我印象中这是一本励志类的小说,但是我看过之后并没有太大的感触,觉得很平常,不仅仅是看这本书,我发现自从高考结束之后,我看待什么事都觉得很平常,几乎再也没出现过过多的兴奋或激动,任何事任何物于我都觉得在平常不过,即便是我从未接触过……

还是说说对这本书的看法吧,我觉得作者所描述的那个年代还是和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很相似的,都是从共产党成立不久,然后开始打天下,最后摸着石头过河……我在想那个年代的人为什么都那么具有奉献精神?我想大概是因为对于那个年代的人们刚刚从沉重的枷锁中走出来,正好“共产党”对于所有的人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再者,由于那个年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有限,所以人们能够接触到新鲜事物的时候不多,人嘛,自然都是有好奇心的,所以大家都对这个新生儿产生了兴趣。其次则是因为共产党所宣扬的也正是人们迫切需要的,但是这还都处于宣传阶段,也就需要更多的人为这个理想去奋斗,去创造。也正是验证了马克思的那句话”工人阶级是最具革命精神的阶级“,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人。看看现在的我们,还有多少这样的人,我想还是因为物质生活太丰富,选择太多……当然了,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说不出个什么。

回过头来看保尔这个人物,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他总是有万分的热情,在哪都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来,我在想这一切都得归于他对信仰的追求吧。每次谈到信仰,都觉得这个词好空洞,仿佛离自己很远……也许是因为自己的人生历程还不够,世界观还不过,或者说还不具备完善的方法论,所以很多东西只能有一个模糊的感觉,要想定量的描述却是无从下手。